成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都有啥?

2021-02-04
新闻来源: 成都遂宁商会
查看次数:3021

来源:四川广播电视台官方新媒体平台

       在24日开幕的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一份特殊的文件——《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报告(书面)》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根据《报告》,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成都,即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等十大工程,身在成都的你,将拥有哪些幸福,一起来先睹为快!

    (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坚持体现效率、促进公平,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7.5%、力争突破7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8.6%、力争突破40000元,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

      1.提高工资性收入。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7%9%

      2.提升经营性收入。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年均增幅达到7%

      3.增加财产性收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等形式获得相应投资收益。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依法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9%7%

      4.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7%9%。中等收入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从十三五末期的49%提升至65%,低收入群体减少300万人,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

      (二)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聚焦百姓衣食住行,完善供给体系、稳定价格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房价收入比保持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较低水平,打造中国最具生活成本竞争力的超大城市。

      1.房子住得起、有保障、可选择。住宅用地供应比重不低于60%,优先保障人才住房建设用地需求。支持发展长租房,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五年内新增租赁住房30万套以上、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全面推进租赁补贴发放。

      2.生活必需品价格稳、种类多、品质优。培育重点保供企业30家以上、大型购物中心200个以上,建设供应基地60个以上、社区直采直销点120家。

      3.生活服务就近便捷、丰富多元、温暖贴心。打造生活服务综合体邻里人家”50个、特色商业街区200个,发展社区连锁店1.2万个、成都特色小店500个,实现生鲜菜市、洗衣理发、家政维修等基本便民服务社区全覆盖。构建乡村社区15分钟骑行生活圈,构建与新时代乡村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相适宜、骑行可达、高效复合的公服圈,提升食住行游购娱等生活消费性价比。

      (三)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深化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努力实现高品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

      1.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稳妥推进划片入学改革,积极探索学区制管理。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新高地,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10所,新增进入双高计划市属高职院校1-2所。建立适应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人事薪酬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市级以上名优教师3000名。

       2.提供防治协同的医疗保障。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规划建设未来医学城。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市级医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0个。新增三级乙等县级疾控中心5个以上,重大传染病疫情有效处置率达100%。支持社会办医,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千人口医师数达到4.5人。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2.4岁以上。

       3.打造闲有雅乐的新场景。建成国内领先的文物与博物馆、书店、演艺、赛事、艺术空间五大体系,国家高等级博物馆、图书馆和专业音乐厅等天府文化地标达到130座以上。建设书店和城市阅读空间达到4000家,新增基层公共文化示范点230个,引进国际国内精品舞台艺术、音乐演出、美术展览等年均增长20%,普惠性群众文化活动年均增长10%

       4.引领热爱运动的新风尚。年均举办国际赛事20项以上。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1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每人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四)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构建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让通勤场景处处体现城市温度,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适便利。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

      1.职住格局平衡适宜。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合理范围。

       2.交通设施智能便捷。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快速路、主干路,全面消除断头路。加快推进天府绿道建设。推进5G、智能交通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出行选择丰富多元。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850公里以上,公交接驳地铁线路新增100条。轨道与公交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公交准点率提高10%,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建成1000公里自行车骨干网络,新建5000条社区绿道,全面实现社区绿道直通家门口

      4.交通管理规范有序。一点一策治理30处重要道路堵点,完善重要景点、重要消费街区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实现快进慢游快出

      5.通勤生活深度融合。打造14TOD综合开发示范点,支持在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和社区绿道布局建设公共图书馆、大众体育健身馆、专业展览馆。让市民可在回家的路上解决80%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

     (五)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以天府锦城、一环路和锦江公园子街巷改造、金角银边打造、二环路高线公园建设等城市品质提升重大工程为牵引,全面加速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质,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市井文化,让老成都焕发新活力。

      1.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双提升。完成6100个老旧小区分类提升改造。彻底消除D级危房安全隐患。探索小区业主、建筑师、非营利组织等民间力量开展自下而上的微更新

      2.老旧小区服务治理更完善。社区用房不低于每百户30平方米。

      3.老旧片区重构市井烟火气。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0户、城中村改造6800户。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打造1000金角银边,建设融合体育、文化、休闲、商业等功能的“1+N”复合型空间。

     (六)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以市场主体和市民获得感为重要评价标准,营造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的公平稳定发展环境,让企业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

       1.办事环境便捷高效。审批服务事项即办率超过50%。实现企业和市民100%事项网上可办、80%以上事项不见面审批,90%事项一窗受理、80%事项全域通办、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2.政策环境稳定可及。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府,市场主体诉求100%受理和转办、100%回复和回访。

      3.市场环境公平开放。每年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建成1000万平方米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登陆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的企业新增50家。

     (七)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机会成就青年创业梦想,以锐意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气度激扬青年奋斗勇气,以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城市温度提升青年情感归属,打造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活力之城,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

       1.创新有平台。引进培育160个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和2000个各类创新平台。每年举办菁蓉汇”“蓉漂杯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会活动200场以上。

        2.创业有底气。设立人才贷”“成果贷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实施人才保等涵盖青年人才创业研发、生活补助、社保补助、意外医疗等风险的综合服务保障。每年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建成1000万平方米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提升科创交流+科创展示+科创传媒+科创培训+科创加速器等领域服务水平,满足创业全生命周期载体需求。登陆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的企业新增50家。

       3.就业有机会。实施蓉漂计划”“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成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青年人才感知成都行等人才招引活动。新增实习见习岗位10万个、新职业岗位25万个,就业人员和就业机会比例达到1:2。提供青年全周期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推介,技能培训机构达到8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1200家。持续评选命名成都工匠

      4.情感有归属。7天青年人才驿站即来即享。人才公寓享受政策面积最高8.5折优惠。

     (八)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持续涵养生态、美化大地景观,塑造山水呼应、城园相融的城市轮廓,构建绿道蓝网、天清气朗的城市新形态,让市民在大都市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金字招牌更加彰显。

      1.天更蓝。实施大气污染源分类防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PM2.5浓度小于38mg/ m,实现蓝天常见、雪山常现

       2.山更绿。龙门山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龙泉山增绿增景25万亩,建设东部森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实现青山映城、草长莺飞

       3.水更清。打造1000公里天府蓝网,重点湖泊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4.土更净。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率达100%,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确保土净地美、安全可控

       5.景更美。开展五绿润城行动,建成天府绿道超过10000公里,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打造公园小区1000个,每年营造公园城市示范场景100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让更多市民拥有身在公园、春暖花开的美好生活。

      (九)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完善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全周期呵护城市安全,用聪明的城市大脑实施智慧治理,让智能感知就在身边、安全网络覆盖全域、风险隐患远离市民。

      1.城市管理智能便捷。大力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做强全域感知、全局洞察、系统决策、精准调控的城市大脑体系。

      2.灾害防治高效及时。构建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平台,地震监测和预警信息覆盖率达80%。最大限度减少水淹停车场”“城市看海。规划建设23个一类应急避难场所,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

      3.安全防线牢固坚韧。中心城区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缩减60%、少于52分钟。新建城市消防站20个,努力实现5分钟消防力量到场救援。重点食品品种可溯源率达100%

      4.社会环境稳定有序。刑事案件总量、违法犯罪警情持续下降,民商事案件诉讼周期缩短20%

     (十)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彰显全龄共享·友善公益城市气质,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1.让孩子们开心成长。实施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行动,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业发展。打造儿童“5分钟步行活动圈,打造儿童“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打造儿童半小时自然体验圈

       2.让老年人舒心长寿。优化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养老床位总数达14.8万张,普惠性养老床位新增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

       3.让特殊人群暖心有尊严。实施无障碍场景营建行动,新旧公共场所无障碍化率分别达100%80%,残疾人享有康养服务率达80%。为特殊少年儿童提供幼小初高15年免费教育。

       4.让全龄市民共享友善和美。推动城市社区至少配有2名、建制村至少配有1名专职社工人才。注册志愿服务队伍达5万支、注册志愿者突破3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