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莫问,彩韵梁知——梁知访谈
断续的曲子,最美或最温柔的
夜,带着一天的星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
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林徽因《记忆》
成都的十二月,空气中弥漫着少许雾霾,但气温却像小孩子的脸,让人摸不透其中的寒暖。
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十分钟,略带憔悴病容的梁知来到了首座酒店大厅的水吧,当我们准备起身寒暄时,她却示意稍等片刻……五分钟之后,她转回来了,脸上不复起初的疲惫和倦怠,虽然嗓音略带一丝感冒中的沙哑,但整个人看上去却变得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令人不由惊诧于她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
可能与她那绘画门第的家世有关,坐在卡座对面的梁知给人感觉温润而细腻,语速不快,声音也不大,恰好不会影响到旁边座位上的客人,但每个吐词都非常清晰,让你的听觉感受不到丝毫的费力。作为上艺艺术设计和上乘陈设艺术的创始人,她身上浓郁的文艺气息完全掩盖了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那种精明和务实,相反,却让人觉得她更像是一个有着渊博人文修养和非凡艺术才情的画师一般……
一、你来了,画里楼阁立在山边……
——林徽因《你来了》
作为中华文促会人居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和亚太酒店设计协会理事的梁知,最看重的却是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这个职务,不仅她的父母都与这座国内著名的艺术院校颇有渊源,同时,她自己也曾经在这里系统地学习过绘画。
关于进入设计这个商业领域,梁知用一种玩笑的口吻叙述说,因为一家人都是学绘画的,包括她的孩子也在修习绘画,因此她希望开启一种不同的生活——她最终离开了教学岗位,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关联度较强的广告设计,并很快开始介入空间设计这个更为博大的领域。
被灵感索引的艺术从不是一个封闭的范畴或者概念,就像音乐与诗歌的互通关系,在梁知看来,绘画与建筑同样可以在某种格调之上达成基本的审美平衡。美是什么?祂是与精神高度契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落位在建筑空间之上,就是一种承载生活方式的崇高理想,它从微小的细节符号中发源,根植于文化的地域属性和久远的历史传承,一直延展至现代建筑美学的最新思潮,设计师便是这条纵贯线上的轻盈舞者,自由穿梭于不同维度的时空中,采撷最精美的艺术元素并予以提萃、升华,然后,以赏心悦目的层次感彰显其微注于心的人文关怀,同时,通过门、窗等建筑要件,藉阳光、山水、植被等自然物的媒介作用,将开放的人生格局置于天、地、人构建出的无限广大的自由意向中,进而以和谐共荣的生态关系演绎出自己独到的世界观——梁知离开了绘画,但是,却在另一个更高的艺术层级之上成就了自己。
二、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唱歌的……
——林徽因《人生》
从2000年进入空间设计领域,18年来,梁知的业务涵盖酒店物业、高端会所、旅游度假物业等等,曾获得过亚太酒店设计协会特别贡献奖、中国十大杰出室内建筑师、CIDA中国室内设计大奖等诸多荣誉。按理说,荣誉等身的她完全可以凭借这份骄人资历承接更多大项目、大工程。可是梁知却有一份坚持——她不承接改造大自然和破坏历史文化的项目。她认为,景区是大自然的馈赠,它最好的面貌就是原生的状态,无论怎样的天才设计都比不上自然界造化生成的鬼斧神工;而人类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文明的活化石,如古城古镇、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民俗、风土人情以及带着强烈时代个性的城市建筑,它们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因其无法再生,所以一旦损坏就不是任何现代城市建筑所能弥补或替代的。她说,设计师是美的缔造者,而不应成为一个破坏者,在没有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之前,她宁可放弃这块令人垂涎的市场大蛋糕。
想起林徽因曾为北京老城区改造而上下奔忙的事情来,虽然,共性的信念担当往往在功利的世俗眼中显得格外不合时宜,但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坚持,让我们相信那充满人性光辉的艺术之美,经时间去芜存菁之后,更显得璀璨夺目,生生不息!